GUIDE
导读
一
全球木材市场情况
(一)全球原木市场。全球原木产量由2012年36.85亿立方米增加至2022年40.09亿立方米,年均增长率约0.85%;全球阔叶原木产量由2012年24.82亿立方米增加至2022年25.77亿立方米,年均增长率约0.38%;全球针叶产量由2012年12.03亿立方米增加至14.31亿立方米,年均增长率约1.75%。各大洲产量中,亚洲和美洲产出的原木占近六成。2012年至2022年,全球原木进口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平稳再下降的趋势,其中2018年达到顶峰1.50亿立方米。2018年开始进入持续下降阶段,受疫情叠加影响2022年降至1.24亿立方米。原木的进口额和均价在2014年、2018年、2021年这三年是价格峰值。2021年和2022年进口原木量呈下降趋势,但均价呈上升趋势。
(二)全球锯材市场。2012年至2022年,全球锯材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,其中2018年产量达到了5.08亿立方米。2020年因疫情影响,产量有所下降。但是2021年又有所回升。锯材产量中亚洲的占比逐步增加,美洲的占比减少。2012年至2022年,全球锯材进口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,2019年达到峰值1.52亿立方米。2019年开始,锯材进口量逐渐下降,2022年降至1.37亿立方米。由于受疫情影响2021年锯材进口额和均价达到峰值。
二
中国木材市场情况
(一)供给情况。近十多年我国国产木材产量稳步增长,2022年达到峰值,达10693万立方米。近十年来我国进口木材先快速增长后下降,2019年达到峰值为11389万立方米。2022年降至8128万立方米,同比下降22.28%。统计显示,2014年进口木材首次超过国产木材的供应量,到了2022年国产木材又超过了进口木材的供应量。这与我们木业市场需求的变化有一定关系。在进口结构方面,随着劳动力、运输成本的上升,各国进出口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,我国木材进口呈现原木占比下降,锯材占比增加的趋势。进口均价来看,疫情期间原木和锯材的进口均价都比较高。
(二)消费情况。2023年1-9月家具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537.9亿元,同比下降7.8%,企业利润213.5亿元,同比下降14%。2022年,中国人造板产品消费量约2.79亿立方米,同比下降12.3%,连续三年增长后首次下降。过去10年全国人造板消费量年均增速2.6%,与产量增速基本持平,人造板产销逐渐趋于平衡。我国木门行业虽起步较晚,但发展平稳,2022年中国木门行业产值达1304亿元,同比下降18.6%。2022年我国地板销量达到8.156亿平方米,同比下降11.09%,其中木竹地板销量3.54亿平方米,占比43.35%。
三
挑战与建议
针对全球和中国的木材市场情况,刘能文会长认为有以下几点主要变化,一是2012年至2022年全球产量相对稳定并有小幅增长,但贸易量自2018年开始下降。中国是全球最大木材消费国,受疫情、房地产等影响,需求收缩,2022年后进口大幅下降。二是新冠疫情、俄乌冲突、巴以冲突等影响,加剧全球滞胀,消费预期减弱,国际市场对木制品需求放缓,中国出口下降。三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变化,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出台零毁林法案,全球木材贸易的便利化、可持续化面临挑战。消费者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,木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。
针对这些变化,刘能文会长建议:一是加快木材加工技术研发,科技成果转化,推动产业升级,木制品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发展。二是促进国产人工林木材资源供给与应用,增强我国木材供应链的韧性。三是重点关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,把握“双循环”“RECP”“一带一路”等政策机遇,创新发展模式,不断拓展木材及制品市场。